第24章

第24章

  “好了,先睡吧,明日再寫。”


  唐慎:“再寫一會兒。”


  梁誦:“去睡。明日還要早起,咱們去這沙洲縣四處看看。”


  唐慎隻得領命。


  在趙舉人家休息了一晚,師生二人坐馬車,前往沙洲縣北的香山。馬車行至山腳,兩人下車沿小路行走。香山是沙洲縣最高的山丘,有一百餘米高。山中種有紅豆杉、馬尾松,綠樹掩映澗水響,白雪蒼皑鳥語聲。


  唐慎年歲小,身體健壯,背著行囊行走也不覺著吃力。然而梁先生年紀大了,隻走到桃花澗他便大口喘氣,待走到聽松吟。隻見滿山翠松被銀雪掩埋,一腳踏下去,積雪沒到腳踝。


  梁誦停下腳步:“為師真的走不動了,唐慎,你自己上山去吧。”


  唐慎愣住:“先生?”


  “我年歲大了,離這山頂還有一段距離,你且自己上去吧。”


  唐慎本不想再上去。他是陪梁誦來爬山的,梁誦都不爬了,他還爬了做什麼。但梁誦又說已經爬到這裡,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唐慎不如登頂,一覽吳地風光。


  唐慎便獨自登了上去。


  “哪裡有先生說的風光!”唐慎哭笑不得道。


  其實也是,這香山隻不過是姑蘇府沙洲縣一座普通小山,唐慎上輩子爬過五嶽之首的泰山、以崎嶇陡峭聞名的華山,香山和前者相比簡直不值一提。


  下了山,梁誦問道:“山上風光可好?”


  唐慎想了想:“山高氣爽,今日正是萬裡無雲。登頂後雖說瞧不見姑蘇府,倒是把沙洲縣瞧了個清楚,風景尚佳。”


  “山頂可比山中,更見新氣象,可窺大觀?”

Advertisement


  唐慎正要回答,忽然他一愣,直直地盯著梁誦。


  “先生……帶小子出來,不是散心遊玩的?”


  梁誦反問:“我何時說是散心遊玩的?”


  唐慎自個兒先笑了起來,他道:“原是如此!先生讓小子抄書,是在考驗小子的書法功底,要小子寫一首小字館閣體。隻是如今先生帶我來登山,我卻是不明白了。”


  梁誦:“你後日就要縣考了,可忐忑害怕?”


  “說不害怕是蒙騙先生,但也不甚害怕。”


  “你倒自大,卻也誠實。唐慎,你來姑蘇府已有半年,拜我為師,也有四月。這四個月中,你寫了二百多篇制藝,你可有什麼心得體會。”


  唐慎仔細思索:“先生是覺得,我寫得不好?”


  “不,你寫得很好。”


  “先生?”


  “你可知你的優點是什麼,你的缺點是什麼。”


  唐慎不知所以。


  梁誦:“你的缺點是,文筆平平,偶有平仄不齊這等小錯。但你的優點是奔放不拘!”


  唐慎恍然大悟。


  過去的四個月中,梁誦讓他寫了兩百多篇八股文。他教唐慎什麼是破題,什麼是中股。八股文有必須的格式,甚至在一些細枝末節上,偶爾還會要求字句平仄。梁誦如同任何一個最嚴苛的老師,不許唐慎犯下任何錯誤。


  但是他從未教過唐慎該如何去寫八股文!


  他教的是格式,是字句工整,是八股必須要求的形式與模版。


  可他從未糾正過唐慎的思想。


  “慎兒,你破題時,屢有見地。你總是標新立異,如那句‘天地有正氣,雜然賦流形’一般,你有自己的氣!你看得比很多人遠,比很多人寬廣,甚至比為師也更為自在博大。為師希望你謹記,天下萬山各有模樣,而你永遠不要拘泥於一座山。你要登頂,看其大觀。”


  唐慎定定地看著梁誦,高聲道:“先生教誨之言,學生銘記在心。”


  梁誦笑道:“回去吧。”


  一路上,唐慎仔細想著梁誦的話,他忽然對後天的縣考更有自信了。


  過去四個月中,梁誦對他寫的制藝、試帖詩,總是能挑出缺漏。然而如今他終於明白,老師所挑的缺漏從來不是說他寫的內容不好,而是他可以用更好的形式把他的思想表現出來。


  與古人相比,唐慎的優點到底在哪兒?他勝在,他擁有超越時代的自由的思想和靈魂!他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桎梏,他的眼光永遠會比這個時代的人高出一個臺階。這便是他最大的優勢,或許也是他被梁誦收入門下的原因之一。


  唐慎對縣考有了些想法,忽然他想起一件事。


  “先生,你今日是真的爬不上香山?”


  梁誦一愣,問道:“怎的如此說。”


  唐慎:“先生隻是想讓我一個人登頂看看?”


  梁誦:“哈哈,你這小子,想得倒是挺多。為師老了,是真的爬不動了。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雖不能至,然,心向往之啊!”


  師生二人在趙舉人家又待了一晚,唐慎抄了書,縣考前一日,兩人回姑蘇府。


  縣考當日,姑蘇府五縣的考場外,天還未亮就聚集了一堆學子。


  頂著漫天的星子,府衙官差守住考場大門,當地縣令親自到場。姑蘇府的府尹是梁博文,但科考時它與相鄰的吳縣一起,並入吳縣一起考試。吳縣縣令賈亮生身穿官袍,頭戴烏紗官帽,手持一隻白玉長笏,早早到場。


  賈亮生坐在考場大門的正中,此時,這考場的一扇大門、兩扇偏門全部開啟。正門前方放著一張桌椅,賈亮生便坐在那。兩扇偏門各有官差把守。


  時辰到,賈亮生喊:“考生進場。”


  縣丞領命,上前一步,喊出考生的名字。他每次喊的都是五個考生,五個考生一起答到,走出考生行列,互相瞧一眼,確認其餘四人沒錯。縣丞再喊:“何人作保。”這時便有一個有功名的秀才上前,喊出自己的名字,說明是某縣某人作保。


  這便是古代科舉的五人連保體制。


  考試前,要找到五個考生,一起聯名互相擔保。這五人再一起找個秀才,請這位秀才幫自己作保:保證考生是本人,身家清白,三代無罪人。這五人和擔保的秀才一旦有人作弊,其餘五人全部取消考試資格、功名,押入大牢受審。


  縣丞高喊:“孫嶽、李進……唐慎!”


  唐慎走上前,與孫嶽四人互相確認對方身份。再由一個秀才做擔保,他們這一組便算過了。


  縣丞確認所有考生互相作保完畢,由吳縣主簿上前。他每次喊出兩名考生的名字,這兩名考生各自走向一扇偏門。


  姑蘇府是富庶地方,也是科考重地,人才學子眾多。每個考生拎著一個長耳考籃走到偏門前,將自己的面貌冊遞給官差。官差審查後,便可放行進入考場。


  “姑蘇府,唐慎!”


  唐慎走到左邊的偏門前,一個官差拿了他的考籃,檢查裡面是否有不該帶的東西。另一個官差拿著他的面貌冊,對著他的臉觀察。


  面貌冊上寫著:唐慎,高而略瘦,無須無胎痣,面白貌佳。


  “過!”


  搜完身,唐慎拎著考籃進入考場。


  等到所有考生全部進場後,他們聚集在考場前方的空地上,吳縣縣令賈亮生走了進來,下令封閉考場大門,三扇門立刻被關上。等賈亮生檢查完畢,每個人按自己發到的號牌入座。


  考場一共有一百二十個座位,十列十二排,按天幹地支排序。唐慎的位置是丁未,也就是第四列第八排。


  這考場與去年梁誦帶唐慎來看時,已經大不一樣。考場中除了多出一百二十張桌椅外,還搭了一個頂棚,防止考卷被日曬雨淋。然而哪怕衙門準備得再好,當一百二十個人坐滿後,很快,考棚裡便顯得悶燥起來,也多了一些氣味。


  唐慎嘆了口氣,已經十分知足了。


  姑蘇府是科舉重地,官家重視科舉,且有條件為考生配套一百多張桌椅,搭建頂棚。放在一些窮困偏僻的地方,別說搭頂棚了,考生連桌椅都要自己準備,扛著帶進考場。有時候寒門子弟家中找不到一張桌子,連飯館茶樓的桌椅都要搶著借走,作為考試時的桌椅。


  所有學生坐定,官差開始分發考卷和答題紙。


  隻聽一道清脆的鑼響,唐慎翻開考卷,看清了題目。


  第一題:“國家將興必有禎祥。”


  唐慎一愣。


  這題目竟如此簡單!


  縣考是科舉所有考試中,縣令唯一可以自主命題的一場考試。很多縣令為了展現自己的博學多才,會出一些稀奇古怪,比如傳聞中的截搭題。唐慎想了想,便明白,吳縣縣令賈亮生今年才二十六歲,去歲才到吳縣任職。他在姑蘇府並無根基,也不是那種老派的老縣令,沒有為難考生的意思。


  這句“國家將興必有禎祥”出自《中庸·第二十四章 》,原句是“國家將興,必有禎祥;國家將亡,必有妖孽。”意思是,國家將要興盛時,會有吉祥徵兆出現;國家將要滅亡時,會有妖怪作祟。


  考得不偏,題意也十分明朗。


  題目簡單,讓學生不容易出錯。但題目簡單,也讓想得高分、拿到好名次變得更難。


  老師曾經說過,他最大的優點,就是看得比這個時代的人更遠,想得比這個時代的人更開放。


  思索良久,唐慎睜開眼,在草稿紙上寫下第一句話。


  “人有開泰之期,則天有休徵之應。天人感應,機甚不爽,謂天休滋至,而非人事之兆,吾不信也。”


  寫完這一句後,唐慎認真審視。他這一次破題破得非常冒進,一步錯,則步步錯。但是這便是他想說的:吾不信也!


  破題之後,唐慎胸有文章,下筆如有神,很快入手,再至起股、中股、後股、束股,一氣呵成。


  寫完後他仔細檢查,確認沒有錯字後,再提筆誊抄到考卷上。草稿紙上可以隨意塗寫,但考卷上不可有任何汙跡。如果有修改塗抹痕跡,在後世最多扣個卷面分,在這個時代卻是可以直接讓一篇優秀的文章變成廢品。


  用館閣體誊抄完畢後,唐慎已經滿頭大汗。


  他再看第二題。這第二題倒也不難,題目為“君娶於吳”,出自《論語·述而》,原句為“吾聞君子不黨,君子亦黨乎?君娶於吳為同姓,謂之吳孟子,而君知禮,孰不知禮?”

熱門推薦